移民孙效堂的幸福生活
“曩昔,去城里转一趟都是一件让周围人注目的作业,谁能想到,现在整个村子的人都是城里人了,仍是党的方针好!”从固原市西吉县田坪乡李沟村搬家到惠农区银河苑社区现已6年的孙效堂掩盖不住心里的快乐,打开了话匣子。 三十八亩地,三间土坯房,种点小麦、马铃薯,养几只牲畜,处理了温饱后,一家人一年到头赚个万把块钱。这便是孙效堂6年前的日子。 这全部跟着移民搬家发生了改变。6年前的7月23日,对孙效堂而言是一个难忘的日子。他呼应国家召唤,带着家人离开了老家西吉县田坪乡李沟村,来到惠农区银河苑社区,同乡民们一同成了正式的“城里人”。 “咱们一同坐着政府组织的大巴车来到新家,从社区作业人员手里拿过钥匙第一时刻就上楼看房子。打开门后,瓷砖地润滑平坦,腻子墙白皙整齐,卧室、厨房、卫生间设备简略、功用完全。”至今,孙效堂还清楚地记住看到新家时的情形:屋里水也通了、电也通了,取暖不必烧炉子了,孙效堂心里结壮了许多,“现在喝个罐罐茶,用的是电炉子、自来水,比曩昔的煤炉子好用许多。” 有了安稳的居所,还得考虑生计问题。很快,孙效堂就领会到了更多在城市日子的优点。这儿作业时机多,赚钱路子也广。在劳务经纪人的介绍下,孙效堂来到宁夏锦华化工有限公司上班,每个月三千多的薪酬相当于在老家种田小半年的收入。刚进公司的孙效堂因为文化程度不高,首要从事力气活,后来他学习了机器操作技能,如愿从普通工人升调到巡检岗位,不但薪酬提高了,作业也轻松了不少。 搬到新家后,不习气长时刻上班的还能够打零工,每天早上都会有包工头开车到小区门口拉人干活,除草、植树、平地,这些在老家干习气的活,现在在城里干一天就能挣80元到150元。孙效堂的妻子李爱萍便是其间一员,每天早上6点出门,晚上6点回家,午休时跟工友们拉拉家常,日子繁忙又充分。 孙效堂有5个孩子,4个女儿已成家,最小的儿子也大学毕业,在银川一家训练组织做教师,每个月能挣四五千元。 这几年,孙效堂一家作业安稳了,收入增加了,日子也结壮了。“我在工厂打工每年薪酬大概有4万元,老伴儿隔三差五打个零工能保证家里日常开支,儿子每年薪酬至少7万元,老家38亩地每年还能收取一些土地流通费,加上政府精准扶贫方针的分红补助,算下来全家收入有十几万元了。” 孙效堂给记者细算了一笔账。“曾经在老家种田,收入最多不过2万元,除掉花销能有1万元存款那便是‘万元户’了,现在收入是在老家的十几倍!” 收入翻几番,致富有盼头。在新家园站稳了脚跟,手头有了存款,孙效堂有了更久远的计划。两年前,孙效堂的儿子在银川市贺兰县借款买了套新房,老两口现在身体健康,收入安稳,儿子能够集中精力干自己的工作,全家人尽力奔小康。“有新房子了娃娃好找目标,咱们老两口就等着抱孙子了。”孙效堂快乐地说。 “刚搬过来的时分,小区里电动车都没几辆,现在楼下停满了小汽车。”孙效堂发现搬过来的村里人思想观念变了,“到这后家家在搞‘竞赛’,看谁家收入更多些。”现在,白日在社区里很少能见到闲逛的年轻人,大伙都出去作业了,移民成了周围工厂的首要劳作力,经过劳作获取酬劳的一起,还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奉献,这一点让孙效堂感到自豪。 “小毛病到社区医院,大病去大医院。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在周围,出门5块钱打个车就到了,治病还有医保报销,好得很!”城里的医院医疗水平高,医师技能好,设备先进,今后治病不愁。本年,同村的老哥开端领养老金,孙效堂算算时刻,再过5年他们两口子也能收取养老金了,“社区作业人员说,这叫让大众老有所养,这曾经但是‘干部’待遇呀!” 日子跳过越好,精气神也越来越好。李爱萍是个秦腔爱好者,她在手机上注册了全民K歌、快手APP,本年这个新年长假美美地过了一把“唱戏瘾”,空闲时刻唱段秦腔发到网上,许多亲朋知道了纷繁围观念赞,现在她现已有800多粉丝,这让她跟姐妹们聊地利显得倍儿有体面。 从“移居”到“安居”,从“安居”到“乐业”。现在,孙效堂一家现已融入城市日子,故土的全部也渐渐变成回想。他在手机里存了一些老家的相片,自己看,也藏着给儿孙看,让他们记住老家的苦,更别忘了新家的甜以及党和政府的恩惠。(记者 雷永福 实习生 李永利)